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财科动态 财科观点 内容详情

【CAFS两会热评】于瑶 | 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需聚焦立足于“三个市场”

发布日期:2023-03-09 18:53 点击次数:89次 字体大小: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聚焦主责主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并提出了2023年要“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的新要求。今年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蓄势待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是改革重点。在新发展环境与发展需求下,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着力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需聚焦立足于“三个市场”。

 

 一、立足全球市场,推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打造国际产业链话语权

 

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革,国企改革的使命和方向将进一步升级。其一,聚焦前沿科技创新,将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使命。科技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好人才资源、制度资源与资金资源,开展前沿技术创新。着力扶持一批在科技创新上有先行优势的头部创新国企,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平台,在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实现突破,成为构筑国家安全防护网的科技排头兵。其二,打造国际产业链话语权,将构建全球产业链主导能力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国有企业肩负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然而逆全球化趋势正在蔓延,打造国际产业链话语权是提高国有企业盈利水平和盈利稳定性的重要保障。调整产业布局,聚集核心资源,掌握核心技术,做大国际市场规模,从“质”和“量”两条路径,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

 

二、立足国内市场,处理好国有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血脉相连,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应当充分考虑对“两个毫不动摇”的贯彻落实举措。其一,凝聚共识,尊重并维护民营企业切身利益。消除“国进民退”的错误认识,首先应当从作为当事人的国有企业内部着手,围绕“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宣传工作,引导形成尊重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的内部共识,并将其作为开展与民营企业相关工作的重要原则。其二,广泛合作,与民营企业实现多维度资源协同。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从来都不是对立存在的,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与交叉协同,恰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的路径。新一轮国企改革应当在巩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合作,在研发创新、高效供应链打造、合作投资等维度进行更广泛的资源协同,充分融合管理效率优势与资源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三,强化监管,打击竞争性领域内的非公平竞争。分类改革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非商业竞争类国有企业主要聚集于产业链上游,而商业竞争类国有企业则可能与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下游形成竞争关系。在推进商业竞争类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要强化对这类企业反不正当竞争监管,保障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权益。

 

三、立足资本市场,推动建立中国特色国有企业估值体系

 

部分国有上市公司市值存在对公司本身价值的扭曲,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应当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参与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的行动中去,挖掘科学有效的市值管理工具与机制。其一,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值管理能力的建设。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的重要一步。从其功能定位和发展现状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具有从股东视角主导集团内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活动的基础,同时应积极推动常态化市值管理体系与应变式市值管理体系的构建。其二,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能力。资本市场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合理估值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吸收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市场化人才,深化与市场信息中介、投资者的有效沟通,打造能力突出的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其三,考虑将市值管理能力建设纳入考核。将市值管理能力建设纳入考核体系有助于激发国有企业进行变革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国有企业研究市值、重视市值,进一步优化市值管理效能,为上市国有企业直接融资、并购、股权激励等提供更好的基础。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中国财政学会   |   世界珠心算网   |   全国财政智库联盟   |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  
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客

财科院公众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26号   版权所有京ICP证 05033235
Copyright? 20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法律顾问: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